
2013年工作回顾
本年度,慈善总会紧密围绕慈善事业“十二五”指导纲要有关要求和省厅年度工作目标,尤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定我们完成的“四十项慈善专项救助项目”积极谋划,扎实运作,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,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:
一、以聚金为民为目标,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助能力
针对雅安芦山和甘肃定西地震,我们全力以赴做好对外援助工作,接收救灾专项资金约218万元;针对省内罕见洪灾险情,我们与救灾处联合发文《关于用好2013年黑龙江省洪灾社会捐赠资金的通知》(黑民办 [2013]161号),对捐赠资金的申请、使用、管理等事宜做出明确规定,规范捐款接收流程,累计接收抗洪捐赠款物4846万元,大部分款物已按省政府要求投放灾区。
二、以慈善亲民为导向,推动组织机构建设向基层延伸
按照“三步走”既定发展目标,我们在巩固县级慈善机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,把“推进乡镇(街道)、社区慈善工作站建设”作为重点纳入年度目标,依托慈善超市平台,挖掘基层慈善工作站在宣传发动、救助募集等方面的功能。目前,全省县(市)级已基本完成了慈善机构建设工作,556个乡镇(街道)、社区建立了慈善工作站。
三、以务实便民为原则,促进行业管理机制创新发展
为规范捐赠市场,提高慈善管理者和工作者业务能力,编纂出版了《黑龙江省慈善工作法规文件制度汇编》,结合全省福利和慈善事业工作会议、全省慈善工作学习推进会召开的有利契机,以《汇编》为教材组织开展业务培训,推动了慈善行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。
四、以服务利民为宗旨,提升慈善业务工作质量水平
一是促进慈善理念深入民心,为慈善事业营造良好氛围。一方面,结合重点工作展开宣传攻势,刊发信息120余篇次,编印《龙江慈善信息》32期,发放万余份;编辑《龙江慈善》杂志2期,发放3000余份;网站编发、转发信息224篇次。另一方面,积极参评、参展,在第八届“中华慈善奖”评选表彰活动中,我省企业和个人分获 “最具爱心捐赠企业” 和“最具爱心慈善楷模”奖,是近几年我省参与程度最高、获得奖项最多的一次;在“深圳慈展会”上,以龙江抗洪为主旋律展示我省慈善工作成绩,发放宣传制品近4000份,大大提升慈善事业知名度。
二是创新资源募集渠道,为慈善事业注入活水源泉。继续探索以“慈善一日捐”活动为主、以多元化捐赠方式为辅的资金募集模式,年度增设冠名基金5支,募集资金130万元,开展了“情系芦山、龙江爱在进行”赈灾义演、“展书画古玩艺术品义拍义卖”等活动,年度募集款物总计5309万元,创五年来新高。
三是提升项目救助工作成效,为慈善事业增添生机活力。年度执行国际药品援助项目救助患者6284人次,援助药品总价值1.81亿元,同比增加31%。同时,积极研发自主项目,启动了“慈善阳光医疗济困行动”和“启声儿童听力筛查公益慈善项目”,进一步拓展了慈善助医领域。
四是转变志愿服务工作模式,为慈善事业引入合作竞争机制。依托龙视品牌《帮忙》栏目,与省台公共频道携手成立“龙视帮忙团”志愿服务队,制作公益宣传片通过电视频道全天滚动播放,宣传倡导了志愿服务精神,并联合开展了“阳光行动·牵手爱” 助医活动、“爱·希望——关爱贫困家庭学子助学活动”、“百万床垫温暖灾区”捐赠活动等一系列公益项目,拓展了媒体与慈善共赢发展的新渠道。同时,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管理模式,召开志愿服务工作会议,鼓励服务分队上报活动方案并择优予以资金扶持,年度累计开展助学、助困、敬老、义诊等活动百余次,投入物资总计20余万元,我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省志愿者工作管理部门——省精神文明办的高度肯定。
2014年工作意见
一、强基础,重协调,全省慈善事业均衡化发展
一方面,大力推进组织机构建设,督促已成立的县(市)级慈善组织按《章程》规定组织换届,确保慈善机构健全、充满活力,实现县级慈善组织全覆盖;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“乡镇(街道)、社区慈善工作站建设”,年底前覆盖率要达到50%,并力争在2015年总会换届改选前完成市、县、乡三级全覆盖的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。另一方面,与民间组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密切协调联动,开展专项调研,制定可行措施,对省内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的培育、管理、发展积极建言献策,并在准入、备案、管理等各环节中发挥自身行业监管职能,推动全省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大发展、快发展。
二、强业务,重实效,慈善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
一是资金募集方面,建立长期化、社会化、多元化募集机制,在全面推进“慈善一日捐”活动基础上,拓展捐赠渠道,计划与农行合作,在全国首推“慈善联名储蓄卡”,捐赠年利息的20%用于慈善活动的开展;完善支付宝捐赠平台、启用银行POSS机刷卡捐赠等新型募集方式,尝试建立“小额冠名基金”,深层挖掘慈善资源,争取在资金募集总量上达到同比增长20%的目标。
二是项目开展方面,与中华慈善总会和境内外慈善组织展开沟通合作,争取资金和救助项目落户我省,惠及更多龙江人民;整合自有资源,创新开展扶贫、济困、助医、助学等项目,努力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,进一步扩大慈善救助范围,提高慈善救助的针对性和及时性。
三是慈善宣传方面,继续开展全省慈善文化建设活动,打造高密度、多维度、大力度的立体化宣传模式,印刷宣传制品、改进慈善刊物、扩展网络信息平台,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慈善、理解慈善、形成人人为善的良好氛围。
四是志愿服务方面,目前我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已经成立,作为团体会员单位,我们要充分发挥在全省慈善组织中的示范带动和组织协调作用,邀请更多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。同时,探索符合我省省情的志愿服务发展道路,规范工作流程、制定管理细则,开展多样化服务活动,培育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。
三、强素质,重人才,慈善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
为提升我省慈善事业管理水平,组织实施全省慈善工作培训计划,针对慈善信息宣传员、具体业务负责人员、财务管理人员、文书档案管理员等进行政策法规、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,建立沟通机制,切实提高慈善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和服务能力。
四、强管理,重规范,慈善组织机构透明化运作
结合具体业务工作,完善救助资金发放审批、志愿服务绩效考评、接收捐赠情况月报统计、重大事件实时公示等制度,定期派出检查组赴各地市就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;按照民政部要求,努力尝试慈善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,提升慈善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,使之更加规范、透明;并结合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,抓好自身组织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,以提素质、增效率、讲奉献为宗旨,努力使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。